您当前的位置 :星岛中文网>资讯频道 > 滚动 > 正文
国内球鞋转卖出现“炒鞋热”
2019-10-22 10:03:33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

据媒体报道,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近日发布风险警示称,近期国内球鞋转卖出现“炒鞋热”,“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各义务机构应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此类风险。

随着资本大举进入,球鞋市场逐渐从小众市场沦为投机者的乐土。网民认为,“炒鞋”投机风险不可小觑,有关部门的风险提示向越刮越盛的“炒鞋”之风亮出“黄牌”,既有利于防范金融市场新风险,也给包括“炒鞋客”敲响警钟。

有网民指出,“炒鞋”几乎照搬了资本市场的交易模式,向证券化发展的态势日趋明显。买卖双方自行判断球鞋的价值以及未来可能的溢价,力求在高抛低吸中寻求收益,而交易平台则从中赚取9%左右的手续费,资本和平台都瞄准了球鞋潮流市场背后隐藏的巨大商业前景和利润空间。随着杠杆资金的流入和交易量的攀升,“炒鞋”的金融风险不断加大。

网民“李勤余”表示,“炒鞋”炒的并不是鞋,而是一种变了形的“期货”,本质上是一种投机行为。球鞋终究只是批量化的产物,不管再怎么饥饿营销,也不可能为它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价值稀缺性。资本总在“热炒”中借机牟取暴利,从“蒜你狠”到“豆你玩”,再到疯狂过后“接盘侠”的欲哭无泪,不过旦夕之间。

网民“许诺”表示,许多潮牌球鞋行情的炒作价格,事实上偏离了价值属性,又因杠杆资金入场,积累了巨大的风险。炒鞋行情若不加以监管,将来或有更多的机构以电商创业、互联网创业的名义开办球鞋转售平台,但实际上提供类证券的交易。

网民“胡尔义”认为,本次央行上海分行发布警示,对“炒鞋”背后潜在的金融风险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有利于防止炒鞋乱象蔓延。有网民建议,面对扭曲的参与者心态和行为,不能小觑,正如风险警示一样,更多监管部门不妨适时介入。

(记者 明航 整理)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星岛中文网"或电头为"星岛中文网"的稿件,均为星岛中文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星岛中文网",并保留"星岛中文网"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www.yj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星岛中文网-重新发现生活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8553 591@qq.com